脸因常年暴晒变得黝黑,皮肤因风吹树刮而显得粗糙,目光始终深邃而坚毅。这是揭阳市揭西县林业局生态修复组组长李子宁给人的初印象。
揭西县地处粤东山区,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,粤东地区首个“中国天然氧吧”,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、县镇级森林公园12个。
这些成绩,凝聚着揭西一代代林业人的心血和青春,而李子宁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。28年来,他坚守林业一线,与同事一起,让上千座荒山重新披上绿装,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得郁郁葱葱,用“踏遍青山人未老”的执着,书写着“风景揭西独好”的绿色篇章。
(资料图)
2019年,李子宁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;日前,他获得广东省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称号。
●南方日报记者林揭勇
秉持两代林业人的乡土情怀
新绿植满“困难地”
上世纪70年代,李子宁父母响应号召,从家乡揭西县奔赴海南岛,支援建设。上世纪80年代,李子宁父母回到揭西的林场工作,李子宁常常跟着父母奔走在大山和森林之间,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。
秉持这份热忱的乡土情感,李子宁在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:要将家乡的林业工作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。
1993年,李子宁考入华南农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。1995年毕业时,珠三角多个城市林科所向李子宁抛出“绣球”,但他选择了回到家乡揭西,进入林业部门工作。
李子宁被分配到了生态修复岗位上。
要将荒山变青山,首先就要精准掌握荒山的具体位置。过去,没有无人机航拍、没有卫星照片,李子宁必须靠双脚丈量揭西大地。
完成摸底调查后,李子宁制定了短期、长期结合的揭西绿化规划,把揭西所有可植绿的荒山都纳入其中。
绿化规划完善了,关键靠落实。这些荒山究竟适合种什么树?怎样才能让树苗活下来?这要结合当地的土壤状况具体分析,李子宁与同事们一道确定了分类实施造林的措施。
位于揭西县五云镇郑塘村的担干山就是“困难地”造林的一个典型例子。担干山的土壤含沙量很高,很难保持水分,李子宁和同事最初种植的松树、杉木等常规树种基本无法成活。村民劝李子宁说:“这种沙土山是种不了树的!”可李子宁不信。
李子宁想到向母校多位专家请教。在专家指导下,他和同事多次试验,最终采用开大穴、填客土、大袋苗上山造林的办法,改种了木荷树、相思树等乡土树种,并加强后期抚育、管护。经过几年努力,担干山1000多亩荒地变成树林,重现盎然绿意。
遇险不下造林一线
甘做“老黄牛”
常年在人迹罕至、树高草密的山林中行走,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险情。
最严重的一次意外发生在2021年10月,上山检查造林工作回来时,李子宁不慎摔倒受伤。当时正是红火蚁防治关键期,也是推进绿化造林工作的重要时期,这些工作都是李子宁实地勘察和规划的,他无法放下心疗养,于是在接受10天治疗后,就忍着伤痛、带着绷带回到岗位。同事们都劝李子宁把身体放在第一位,回去休养,但拗不过李子宁的倔劲儿。李子宁的榜样作用让同事们相互追学赶超、奋勇争先,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。
有志者事竟成,大家的努力换来了绿美揭西事业的累累硕果。
近5年,揭西县完成造林工程28万多亩,活立木蓄积量高达338.31万立方米,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0多公里,绿化美化乡村160多个,获评“国家森林乡村”8个,“省级森林乡村”7个,林木绿化率达到59.64%,森林覆盖率从1994年的54.4%增长到58.92%,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如今,李子宁的工作重点从荒山造林转向了低效林改造,目前揭西有近15万亩低效林,以松树“小老头林”、桉树林等低质低效林为主,李子宁带领团队正逐步推进将其改造为红锥、木荷、香樟等优质树种。
“有幸获得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’称号,我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,也感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。我会和同事们一道,久久为功、永续奋斗,为建设绿美揭阳、绿美广东贡献力量,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中国。”李子宁说。
统筹:祁雷
(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时代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