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电动车的很多功能反人类?说好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呢?
(资料图片)
北京的朋友,最近还好吗?谁能想到,入夏以来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竟然不是在南方,而是匪夷所思的出现在了北京。当超过40℃的气温成为日常,估计让北方地区的人民也是有苦说不出。
尤其是对于北方的电动车主来说,当你买的电动车只有天幕,没有遮阳帘,连开车都成了煎熬。因此,网络上最近也开始流传电动车为了阻挡太阳照射的各种解决方案、纸箱、报纸、雨伞、草帽、甚至草皮齐上阵。
(相关资料图)
好在这一现象不会持续太久,7月8日,济南人被正式“确诊”为甄嬛、福建人正式被“确诊”为孙悟空、广东人正式被“确诊”为依萍,也就意味着,全国各地都进入高温天气。所有电动车主将被一视同仁,尽情地接受太阳的暴晒和高温的炙烤。
实际上,当电动车的销量越来越高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意识到,以前在燃油车时代从来都不觉得是问题的问题,如今尽然在“大势所趋”的电动车上总能出现新的“幺蛾子”,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产品的倒退?
为什么电动车的很多功能反人类?
小小天幕,大大问题。比较关注电动车的消费者应该也注意到了,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,无论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、无论是轿车还是部分SUV,很多纯电车型都配备了大尺寸的全景天幕或者全景天窗,但是相应的遮阳帘这一配置,却极少出现。
为什么现在的很多电动车不配遮阳帘了呢?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,一是为了腾出更多的头部空间,二是为了节省一部分的成本,三是可以适当的为车身减重。
某汽车品牌官方也对这种情况做出了解释,相比油车,电车会多出电池包这一零部件,其布局会占用不少车底空间,相应的,车内空间就会因此减少。如果没有电动遮光帘,能多节约出2-5cm左右的头部空间,因此取消电动遮光帘,就变成了不得不使用的权宜之计。
即便是有着更好的底盘空间利用率的纯电平台的电动车,也依然不能避免电池组厚度对于车内纵向空间的侵占。因此,在这样的逻辑下,电动轿车比电动SUV的情况更严重。而有的电动轿车则进一步“耍小聪明”,为了空出头部空间降低了坐垫的高度。
一边是难以解决的物理特性,一边是减少遮阳帘带来的成本增加。对于车企来说,遮阳帘不仅仅是一块简单的布料,还涉及到天窗支架、遮光帘拉线、天窗拉线、马达电机、遮光帘、卡角等零件组成的装置,包括车内的集成式控制甚至一些语音控制。
也就是说,如果把遮阳帘减掉了,将会降低很多成本和工作量。并且,在很多厂商的宣传语中,全景天幕被赋予美好浪漫幻想的高端配置,提升车内颜值、整车通透感强、白天看晴空万里、晚上看满天星河。然而,只有用过的车主就会发现,“我晒干了沉默”。
实际上,很多车企在全景天幕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。比如一些产品宣称玻璃经过特殊化处理,能够阻隔98%的紫外线和81%的热量。一些产品加入了可变色技术,兼顾隔热保温和明暗可调。可能这些技术指标的提升也会让厂商投入不少成本,但从结果来说效果并不明显。
也许是基于越来越多的舆论“声讨”,一些厂家开始推出遮阳帘的选装件。以特斯拉model3为例,玻璃车顶遮阳帘官方售价710元。官方商城高昂的售价劝退了不少消费者,以致于很多人在电商平台选购便宜的产品,或者自己动手解决问题。
只能说在冬天全景天幕倒也没有那么有存在感,只有到了夏天才能真正体会到免费的“烫头”服务。当然,时值酷暑天气,遮阳帘缺失这一问题暴露无遗。其实,在电动车上很多功能的体现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比如车外隐藏式门把手,根据汽车品牌的不同、车型的不同,很多车外隐藏式门把手的开始方式也不一样。有的是向前弹开、有的是向后弹开、有的是整体弹开、有的插手进去拉开,比起燃油车上一目了然的外凸造型,学习成本可太高了。
车内的开门电子按键开关也是如此,每家车企设计的位置都不一样。包括主驾驶位置的车窗开关控制,有2个按键控制4车窗、有触摸式等等。这些基础常规的功能,或多或少都有违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初衷,对驾乘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。
当然,必须承认的是,无论是全景天幕、电动控制等等,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潮流趋势。但是也希望汽车厂商的工程研发与设计人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,不要为了追求营造科技感有而有,而是多一份理性的思考,如何做到更优。
说好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呢?
三年前,某机构发布了一份《新能源汽车用户洞察报告》,里面提到新能源车关注用户增长2.4倍,而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关注度增长仅为1.8倍。并且新能源高意向用户更在意汽车的舒适度和智能化程度,如34%的用户会主动搜索新能源车型的座椅配置、辅助/操控配置。
这说明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,为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了广大的商机。而且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把“以用户为中心”作为经营主旨,涵盖了产品、配置、营销、服务等方方面面。但真正能做到和坚持的厂商们,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到底是落实了还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。
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撕掉这些口号的伪装,比如在今年的价格战之际,很多车企推出的新能源产品虽然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入门版车型,但是根据数据显示入门版车型没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,因为入门版车型的配置基本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用车需求。
其次就是很多车企也标榜上市即交付,但无论是新造车企业还是传统车企的新电动品牌,都还是没能做到上市即交付。从一个月到一年,跟等着消费者可以直接提现车的传统燃油车相比,这样的交付周期如何能称之为以用户为中心。
实际上,交付周期长的个中缘由也是有违传统商业规律。其一是新能源车企普遍采用直营模式,由于没有经销商消化库存,需要自身承担新车压力因而生产的车型较少。其二是新能源产品的选装配置过多,无法和在产车辆均衡的匹配,所以才会延迟交付。
因此,无论是何种原因,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一种结果,那就是购车体验糟糕。从新造车企业成长以来,就号称要在各个维度颠覆传统的燃油车弊病。但实际上,在传统燃油车时代,虽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,但是很多优良的传统还是值得新能源车企学习。
毫无疑问,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大势已不可逆。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,这也导致了竞争日趋激烈。也有很多厂商在疑问,为什么我的产品这么好、产品力这么强,就是没能成为爆款呢?
其实数一数自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以来,其中真正爆款的车型并不多,无数的新车在此中沉默。原因就在于,新车产品力强是车企研发院的功劳。而在定价、营销、传播、渠道、交付、服务等等这些环节,汽车厂商或者销售公司有没有做好呢?
还是那句话,在电动化时代,汽车品牌的机会足够多,但消费者也足够理性。就要看新能源汽车厂商们能不能基于对消费者的人口特征、价值诉求及消费特点的洞察,深入了解电动用户的购买行为、使用场景及产品需求等。
【注意: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,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,否则追究法律责任,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:汽车公社】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时代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